陵水:保障南繁育种工作和渔业生产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南繁育种工作,主动做好在陵人员及复工复产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南繁科研顺利进行。
陵水作为海南南繁核心区域之一,每年有全国15个省份149家单位150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学者齐聚陵水开展南繁科研活动。疫情发生以来,陵水县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南繁育种工作稳步推进,建立了“三套”疫情防控应急保障机制,即信息共享通报机制、南繁人员物资通行证机制、南繁建立单位闭环管理机制。同时落实了“三项”具体措施,即科研人员进陵绿色通道、今冬明春南繁基地生产资料保障、南繁配套服务区复工复产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南繁育种工作保驾护航。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农业的“芯片”,因受到疫情的影响,给水稻种子供应带来一定困难,为了不耽误其他市县的农时,陵水积极配合南繁育种基地企业,打通绿色通道,专门为受到疫情影响无法进行水稻种植的市县进行农资运输,确保市县种子供应不断档,推动水稻育秧工作顺利开展。
连日来,陵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落实农产品的供应保障,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调运等环节问题,打好稳价保供组合拳。在陵水县文罗镇的一处大棚果蔬基地里,一棵棵白菜青翠欲滴。村民们正在采摘着叶菜,第一时间运往冷库进行挑拣、包装,等待装运。
据了解,今年8月以来,陵水组织公司共收购本地蔬菜34万斤,各乡镇通过内购内销等方式采购本地蔬菜,挽回群众损失约100万元。同时,鼓励各乡镇在疫情防控期间采用蔬菜供应内循环供应模式,优先采购本地常年蔬菜,保障所在乡镇基本需求,既避免人员流动,又解决乡镇自身“买菜难”“吃菜难”问题。
面对当前渔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形势,陵水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在新村渔港码头里,渔港内桅杆林立,码头上热闹非凡。海面上,伴随着渔船发动机的轰鸣声,满载着弯刀鱼、池鱼、炮弹鱼等各类海产品的渔船缓缓靠岸。船刚停稳,渔民们顾不上休息,立马投入工作,将一筐筐新鲜渔获从船舱搬上码头,这些渔获或来自近海或来自深海,海鲜品种众多,让人应接不暇。
陵水严格落实渔民出海前和回港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出海捕捞的渔船回港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在取得同意后,才能停靠码头,医务人员在船舶靠港时,会立即对船舶渔获物进行核酸抽检采样,同时,渔船返港后所有人员还要第一时间在港口的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报告出来之前,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完成“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闭环管控。此外,渔民上岸后要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陵水融媒体中心供稿)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东方公安圆满完成端午节安保任务
2022-06-26 17:18 - 厦门翔安: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力建设新标杆
2022-06-26 17:25 - 福建建阳:做好“茶文章” 撬动“茶经济”
2022-06-26 17:14 - 海南省人社厅副厅长李俊调研临高县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
2022-06-26 17:17 - 品牌助推城市进阶
2022-07-19 12:00 - 衡水市景县:全面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06-26 17:18
推荐阅读